南京市规模经营高素质农民培训班

发布者:张沁芸发布时间:2024-10-14浏览次数:10

925日,由我校乡村振兴服务培训中心承办、乡村振兴学院具体实施的“2024年南京市规模经营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圆满结束。培训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分两批进行,每批线下培训为期3天。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新研究员、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杭祥荣高级农经师、省消防救援总队冯婧钰高级工程师以及我校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教授、副院长王琳副教授、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赵岩副教授、社会化服务系负责人张锋副研究员等专家作专题授课,南京市涉农7区共计150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紧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趋势,聚焦党的三农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培训前开展调研,精准对接学员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培训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专家教学、现场观摩教学、研讨交流、科普教学、拓展训练等多元化方式开展;培训后征集学员对科技、产业发展等需求,建立长期联系与长效服务机制;在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实施、培训全程服务、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务实成效与良好反响。

江苏学习在线专题页面

“线上”自习。通过江苏学习在线平台,学员们在线下培训前后分别就农业生产技术、农村通用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内17门课程展开线上自主学习,为线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新研究员授课

“线下”授课。专家们分别就大豆玉米新品种介绍及带状复合种植核心技术、绿色食品发展、农业农村消防、党的三农政策与多渠道协同增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双碳目标下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文旅兴农—“运营前置解读及探索、科学认识和利用农业转基因技术等专题,为学员传授们迫切需要的知识,有效提升了他们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能力素质。

专题研讨

“学思”研讨。围绕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学员们分享了生产实践经验和做法,讨论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围绕三产融合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学员们积极互动,就如何通过产业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如何利用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和建议。研讨现场氛围热烈而专注,不仅增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动举措成效十分明显

茶叶科普教学

“携手”体验。科普教学环节专家传授了茶叶专业知识茶文化深厚内涵,让学员们对“三茶融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拓展教学环节我校教育学院何康副教授带领学员体验了“八段锦”这一传统健身术的独特魅力,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缓解了学习压力,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现场观摩教学环节,学员们分别前往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丰硕欢乐农场江宁台创园等教学点,亲身体验了现代科技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拓宽了生产经营思路。


拓展教学

“贴心”服务。从培训前准备到培训全程、再到培训的全程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细致安排。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培训过程中,专业服务团队全程跟进、靠前服务,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向全体学员征集了生产、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需求,第一时间组织有关专家与学员进行对接,形成跟踪服务机制初步形成“社会培训+”工作模式,有效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现场观摩教学

学员们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精准、形式多样、服务到位,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不仅拓展了视野学到了所需实用知识与技能,提升了综合素养,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添了动力。部分学员提出的需求在培训期间就得到专家响应,例如,南京大观园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明金提出的有机肥料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建设等需求,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教授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接,现场解答了有关问题,并达成了技术服务与合作意向。

培训班的圆满举办,进一步提升我校乡村振兴服务培训中心的服务能力与社会影响力验证了“社会培训+”工作模式的强大活力。乡村振兴学院将持续努力,立足乡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促进纵向互融、横向互通,为加快构建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